【人才强校—博士新星】从偏僻山村走出来的土博士——苏宏新的成长之路-9999js金沙老品牌

9999js金沙老品牌

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9999js金沙老品牌!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人才强校—博士新星】从偏僻山村走出来的土博士——苏宏新的成长之路

文章来源:地理与海洋研究院、宣传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0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审核 终审

从桂西北的大山出发,走过具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再到万众瞩目的首都北京,我校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师苏宏新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从一个懵懂的山村少年变成了一名中国科学院的博士。

一路求索 练一身过硬本领

1978年出生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一个穷山村里,1996年从都安高中毕业后考入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基地班。2000年考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学专业硕博连读。2005年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成为一个“北京人”。

博士毕业后,苏宏新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执行站长,长期从事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

踏遍山河 阅世间风风雨雨

由于从事定位研究的需要,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泡在山林里,“做样方”、“跑样带”,风餐露宿那是常态。在中科院植物所工作的12年间,苏宏新到访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野外台站就有20余个,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从人烟稀少的新疆,到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从大漠孤烟直的大西北到阴雨绵绵、大雾弥漫的大西南,从银装素裹的北方到郁郁葱葱的南方,都有他的工作阵地。科研之路是艰辛的,既耗体力,又费脑力,经常需要白天出野外调查、采样,晚上加班加点压标本、处理样品。野外工作结束,又开始转战实验室、办公室,进行样品测试分析、数据处理、文章撰写。

尽管科研之路走得艰难,但苏宏新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明白,科研需要坚持,需要积累,需要厚积薄发。在中科院植物所工作期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专题1项。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Catena、Ecological Research、科学通报、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201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生态监测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生物监测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从北到南 护家乡绿水青山

201712月,苏宏新正式从中科院植物所调入我校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21年前自己阔别家乡,外出求学、工作,如今的回归尽管不是“衣锦还乡”,但苏宏新仍希望用己所学,为保家乡绿水青山尽一份责、出一份力。

在学校及地理与海洋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苏宏新凭借自己在中科院野外台站工作多年的经验,2018年牵头筹备组建了广西金钟山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部湾防城港海陆交互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同时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合作,大力推进广西大瑶山森林站的生物多样性平台建设。这些野外科研平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更是为支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评估以及高水平代表性成果产出,同时将有力推动学校博士点申报、一流学科建设。此外,这些平台也极大促进了研究院、学校与外单位科研合作,已经成为地理与海洋研究院对外交流和宣传展示的名片。

2012年苏宏新博士(右二)在中科院北京森林站接待丹麦学者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9999js金沙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