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征途漫漫,需我辈昂首阔步,环宇浩浩,任我青年振翅高飞,怀着一份信念才不会停止飞翔,背起一份责任,才不会被风吹偏了方向!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的青年教师马骥博士成为“青椒”不足两年,在挚爱的教育事业上迅速扛起使命担当,“传测绘之道,授工程之法,育双创人才,创新教学改革”,马骥行走在教育之路上,自信沉稳,笃行不怠。
寒窗苦读十余载,儿时梦想终实现,扬帆起航南师大
马骥生于教师之家,从小在校园中长大,耳濡目染受到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理念的影响,对崇高的教师职业也怀有憧憬和向往。孩童时期在幼儿园纪念册上就用稚嫩的笔触写下“当博士”的梦想,尽管当时对“博士”的理解还很懵懂,但梦想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人生。
长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马骥硕博连读从事隧道测量方向研究。博士期间他跑遍全国十几个省的高铁隧道地铁隧道和矿山巷道,采集了数以亿计的实验数据,克服了一个个技术瓶颈,解决了一个个应用难题,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南水北调引汉济渭秦岭超长隧洞等20余项国家重大隧道工程都留下他的足迹。在长安大学十年本硕博科研经历,磨炼了马骥强韧的意志,2019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入职9999js金沙老品牌。马骥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开启了在南师大奋进的职业生涯。
站稳讲台,初露头角——教学改革创新助力测绘金课建设
从一个校园走进了另一个校园,身份却发生了转变。初入职场,马骥深知自己还处于教学与科研的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理念有待更新,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知识领域有待拓宽,与经验丰富的教师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校青年教师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水准和理论研究,但缺少教学实习的经历,缺乏系统学习教材教法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
“想站稳高校讲台,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要有思想性、逻辑性、故事性和信息化,在教学中要善于讲故事。”马骥总结了迅速掌握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此外,他认为还要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找到共同话题。学校开展的新教师入职集中培训,让马骥认识到践行高校教师的职责与使命,传承南师大的优良传统以及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好的服务学校建设发展。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马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时刻铭记“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着力挖掘并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马骥注意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新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能力。马骥在学校和学院的帮助下,正式完成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逐渐站稳讲台。2022年获马骥广西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1年获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A类),主讲的《数字地形测量学》获批区级一流本科课程,为学校的金课建设贡献力量。
科教融合,师生传承——地下空间的“北极星”,大国重器进课堂
古人以北斗七星找北,现今有北斗卫星定向。但北斗卫星系统在地下空间因卫星信号隔绝而成为定向盲区。马骥在博士期间与他的导师杨志强教授联合研发的高精度磁悬浮陀螺全站测量系统被称为“长隧千里眼”的精密定向瞄准装备,以全天候全天时自主定向特点,完美解决了地下空间北斗卫星系统定向盲区的痛点问题。系统采用磁悬浮支承技术实现无接触的自主惯性寻北,指导隧道掘进开挖方向,国家仪器鉴定中心鉴定该系统定向精度优于3.5″,处于国际领先水平。40余项国家重大隧道工程在该系统的保驾护航下,精准贯通,彰显大国重器神威。该仪器授权知识产权30余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博士毕业后,马骥继承了磁悬浮陀螺全站仪之父杨志强教授的学术抱负,致力于国产惯导测绘装备的研发与教学,决心将磁悬浮陀螺寻北技术引入家乡广西,服务西南地区的隧道建设发展。
马骥把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在课上向同学介绍磁悬浮陀螺全站测量系统的研发心得,分享自己在大国工程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施工建设中的经历和感悟。针对广西喀斯特地貌分布范围广,穿岭隧道多,洞内环境复杂的地质特征,如何在隧道内处理受环境扰动的测量数据一直困扰着同学们,马老师在课堂上引用了自己自然科学基金以及SCI学术论文内容,采用人工智能现代滤波算法很好解决受扰数据修复问题,该成果在澳大利亚国际矿山测量大会获“最佳青年作者奖”。通过科研项目融入教学,为同学们未来考研以及从事科学研究打了了坚实的基础。
以赛促教,师生共创—— 双创教育为动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要做全球最好的陀螺测量仪器!要让高精度陀螺国产化!让中国创造走向世界!”马骥的恩师——“磁悬浮陀螺全站仪之父”杨志强教授慷慨激昂的语句,时常萦绕在他的耳旁。谨遵恩师教诲,致力于将科研技术转化为产品,并实现陀螺惯导装备国产化、工程化、产业化,也是马骥毕生追求的信念。
当前“互联网+”教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的实施,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得益于我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双创教育丰沃土壤、人才培养机制和奖励机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马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结合自身科研与项目经历,将陀螺寻北技术与测绘装备国产化和产业化的意志传承给新一代测绘人。
在我校创新创业学院和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的指导帮助下,马骥组建了“鹰眼天璇”师生共创团队,项目成功落地,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金奖,国赛铜奖,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2项,指导学生申报软件著作权3项。通过双创教育和竞赛反哺教学,激发了同学潜能,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升,在同学们心中埋下了测绘创新创业的火种,极大提升专业自信。马骥以“师生进步,为校争光”为目标,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指导双创赛,强化实践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投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主战场,同时教学竞争力也得到提升。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新工科建设的浪潮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机遇和挑战,用心上好一门课,为国家培养适应未来科技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的高校教师的使命,也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大局的青年担当。
谈及学校和学院,马骥心怀感恩,感谢学校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感恩9999js金沙老品牌这片沃土的培育,作为青年教师他将会继续砥砺前行,争取更大进步,更好的服务学校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