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华章展风采】新闻与传播学院:坚守初心育人忙 砥砺前行盼春光-9999js金沙老品牌

9999js金沙老品牌

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9999js金沙老品牌!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七秩华章展风采】新闻与传播学院:坚守初心育人忙 砥砺前行盼春光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宣传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4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审核 终审

9999js金沙老品牌新闻与传播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方针,在“专业、敬业、勤业、乐业”的院训精神指导下,大力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输送新闻宣传骨干。时序更替,华章日新,七十周岁的9999js金沙老品牌,风华正茂,且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成长,看见南宁师大的发展。

9999js金沙老品牌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广播电视专业,1998年开办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大专),2000年开始招本科生,2005年建立新闻传播系,2009年更名为新闻传播学院,是广西高校最早独立建设的新闻传播学院(系),2006年获得新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广西第二个新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4月10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与学院共建新闻传播学院。2018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新闻传播专业硕士授权点。2018年更名为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年11月,贵港市委宣传部与学院共建新闻学院。

2023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职工合影

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发挥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引领发展的能力。五年来,学院党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为学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19年获得第二届广西党史微视频大赛铜奖,2021年“党建+科研”党支部入选首批广西高校示范党建品牌,2022年获“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2023年获批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积极推进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微党课和“党课开讲啦”活动,学院学子代表我校荣获2022年度全区学校“优秀党课”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3年,学院学子在广西高校大学生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微党课宣讲比赛中获得2项一等奖。自2021年连续三年在党委带领下走红色研学路线,到延安、遵义、古田等地实地调研。2023年学院获批为区级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依托“部校共建”平台,创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原著选读”教学团队,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师生头脑,全面实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为龙头,统筹“四史”、地方红色资源、新闻史红色基因融贯于五大教学模块:线下课堂、线上课堂、新闻技能实训、双创比赛、科研,形成以马新观教育为核心的“课堂思政+实训思政+双创思政+科研思政+网课思政”三全育人体系,创新新闻传播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021-2023年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水平大幅提高

学院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探索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2000年起开始本科招生,2022年新闻传播学大类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现下设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四个本科专业。2021年,新闻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同年,新闻传播学科入选软科 “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排行榜前50%。

2006年开始研究生招生,目前招收新闻传播实务、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民族文化传播、东盟国际传播、广告与品牌传播五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其中民族文化传播学获自治区民族院校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立项。至此形成了科学化、多层次、多方向的学科布局。

学院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深入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五年来,荣获国家社科基金6项,获批1个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1门国家一流课程,1个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6门省级一流课程,13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基地;5个自治区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2022年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专业顺利通过专业评估;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5门课程获得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其中郭琳团队的《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获2021年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立项。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深入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创新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业界与学界互动、教学与科研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人才打造队伍。以部校共建为契机,进一步整合研究力量、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共建重点,培养学术骨干、优化梯队结构、凝聚研究方向。新闻专业学生业务能力提高提升明显,学生被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喻为技能扎实、作风可靠的“工兵”。近五年,学院学生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以上20项,省级以上奖励近百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大广赛、大创、互联网+项目,获大广赛国家级奖项13人,自治区级84人;国家级大创立项17项;互联网+项目获区级奖项8项。

多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回应全媒体时代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的转型和变革的要求与挑战,秉持创新型和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底蕴与交融优势,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大类招生,重构课程体系,扩大实践类教学课程比例。在培养方案中,既侧重新闻传播与广播电视的业务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也注重学科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学院强化学界和业界交流,拓展与新闻单位合作,先后与省内外30多家国家主流媒体、互联网公司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聘请了30余名业界专家、同行担任校外合作硕士生导师。2000年以来,学院共输送了4000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了许多记者、广告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中有近10人获得过中国新闻奖,近30人获得广西新闻奖、广西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新闻与传播学院五位毕业生荣获29届中国新闻奖

△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开展部校共建启动仪式

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教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近年来,学院在学校人才强校政策指导下积极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引培计划,师资力量明显增强,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质量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截止2023年上半年,全院教工47人,自治区特聘专家2人,3人获自治区级人才称号,专任教师有中正高职称12人、副高职称12人,有博士学位者19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生导师13人。学院拥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学者团队、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广西特聘专家团队等三个省级教学团队。这些师资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人才为主体,形成了务实、活泼、多元、开放的学术氛围。

郭琳教师团队制作的《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二等奖、自治区级一等奖。陈洪波教授的公益慕课《公益广告与社会治理》(上下集)在学习强国刊播。学院出版《计算传播学与网络爬虫》《网络游戏与网络沉迷》等融媒体课程教材;成立3个工作坊,孵化一批创新创业成果;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8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3项,自治区级“优秀教师特色示范课程”奖1项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自治区级以上科研立项项目11项。

学院着力推进业界与学界深层互动,自2016年起实行高校教师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2018年起通过“部校共建”平台构建与共建单位的人才互聘机制,已选派4名教师到共建媒体单位挂职锻炼;聘请6名媒体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授,为学生讲授《准记者训练营》等6门专业课程。学院还不断强化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领军人物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科创新发展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资队伍的全方位建设,学界业界“协同育人”效果显著。

坚持以科学研究为支撑,服务国家战略有新进展

学院始终紧跟时代,服务大局,凝练学术方向与科研重点,发挥学术研究和调研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近年来,学院围绕国家战略外交使命,与复旦大学合作建立广西“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联合成立中国—东盟周边传播研究院,整合研究资源开展中国—东盟方向的科研攻关,通过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推动形成国内有一定关注度的理论研究热点。

学院主办了“一带一路”泛北部湾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研讨会(2017)、人类文明互鉴与东盟文化互通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一带一路”倡议与华夏文明传播学术研讨会(2019)、2019年“品牌强桂”高峰论坛暨新时代品牌传播学术研讨会、“新技术与东盟研究”(2022)等18场全国性学术论坛,承办了三届思维科学论坛,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院引导师生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贡献智慧,倾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党建+科研”支部师生科研团队前往宁明、靖西、隆林等10余县市,围绕国家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开展调研,撰写学术论文,为国家战略积极建言献策。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民族贫困地区打好脱贫攻坚战,学生科研团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边境民族地区发展。

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各项学术研讨会

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导向,服务地方能力持续增强

学院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重要契机,引导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渗透运用到推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组织学生团队走进包括百色、河池、崇左等民族贫困地区的11个县市,开展农产品调研、培训和直播,利用网络直播带货的形式销售农产品,助力农户迈向小康。近四年开展直播次数132场次(含个人),带货农产品156种,累计观看人数50000+人,受益农民达1000名以上,被人民网、广西新闻网、新华财经等13家媒体进行报道,并收到多地农民的手写感谢信。

学院师生利用假期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调研活动、志愿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自2000年至今,学院连续14年开展暑期“三下乡”,学院师生分赴罗城仫佬家园、崇左市宁明县琴清、南宁市邕宁区中和镇、横州市南乡镇合山村等地,通过志愿服务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和路线,推动当地的普通话推广,帮助农户们掌握互联网使用技能,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观。

“红色文创IP赋能边疆地区乡村振兴新模式”、“边境党旗红:边境红色文化宣传服务平台构建”、“助力八桂农文旅融合发展公益营销平台”、“献礼百年,植根广西红色旅游‘元研学’项目”等一批以红色教育为背景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也正在通过国家级立项孵化,后期也将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学院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与广西大数据局合作建立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学院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建设,通过联合国内知名企业、区内新闻媒体、广告公司,组建了一个校企合作的产学研育人体系,实现了校外资源和校内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机衔接,有力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和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目前,学院获得了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近10个,和地方政府、广告公司合作举办校企合作、政校合作项目多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效改善了人才培养质量。

未来,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坚持发展专业特色与办学工作相结合,锻炼出一批又一批思想方向正确、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后备人才,为学校发展乃至新闻行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9999js金沙老品牌